中国足彩网

图片 老地名之七:龙泉寺_中国足彩网

中国足彩网

图片

网站支持IPv6 用户中心 |  无障碍阅读 |  智能答问 | 繁體閱讀

老地名之七:龙泉寺

老地名之七:龙泉寺

发布时间 :2024-08-09 10:30 来源:区文旅局 浏览次数:加载中...... 视力保护色:

龙泉寺位于南京将军山与断臂崖合抱处的山谷中。始建于唐代,原为鹤林素禅师说法处,因寺内有龙泉而得名。清嘉庆年间重修,复称龙泉寺。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龙泉寺,1995年再度修葺一新。近年来,栖霞寺高僧传静法师进住龙泉寺,进一步维修整理。千年古刹遂焕然一新,众多善信之士“重振龙泉古风,笑纳八方来宾”之宏愿,得以实现。

还没进入龙泉寺景区内就能看看大大的路标,顺着路标的指引越过两个大大的石狮子便进入到景区内。穿过参差不齐的小村庄,仿佛进入世外桃源,满目的青树翠蔓,满耳的鸟啼虫鸣。去到小湖的另一边,在纳凉的小亭子里可以补充体力,或者约几个好友围坐一起打牌下棋。再往里走,迎面是山,须向右往东而行。上几个台阶,就是进寺的石径——如悦径。走到这里,两边的山势突然收紧,抬眼一看,原来人已在两山相拥的谷底了。山,其实就是韩府山之馀脉。

再往前行,转个弯,右边又是一亭。亭上一面匾额为“古龙泉寺”,另一面为心澄法师所写“慧聚松涛”。柱子上是署名恽大年书写的对联:“野亭尽揽山中趣,幽寺能观世外天。”原来,这亭子是观山听松的好地方。

亭子斜对面,是半月形的放生池,显见是利用山中溪水修筑而成。这个季节去,能看见池中盛开的白莲花。放生池并不大,却同样能让人感受到佛的慈悲。

这里满满的都是绿色的味道,是自然的味道。边走边感受着,拾级而上,已然来到涤尘亭。这涤尘亭,与前面见到的两亭大不相同,一派庄严肃穆清净气象。一路风尘,且行且住,来到此亭,已然是烟火俱消,望峰息心,恍若隔世。亭之四柱石刻盘龙,分明是在提醒人们,此处曾是清高宗南巡时的“宸游之处,幽栖之所”。

过了涤尘亭,左行过普渡桥。站在石桥上,抬眼望去,连续五层平台之上,三山合抱之处便能见到龙泉寺了。寺门很小,门券上面呈拱月形,大概是取佛教“圆融”之意。门额上嵌刻着“龙泉禅寺”,乃赵朴初先生所题。门两边的院墙角落里上,左右分别筑有“空门”、“无相门”,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佛家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的经典名句。

进入寺门,即弥勒殿,弥勒菩萨居中迎面,背面是韦驮,除了这两尊外,没有其他塑像了。出了弥勒殿,眼前所见足以令人惊叹!原来这龙泉寺已到了三山合抱的尽头。寺,是如此之小,仿佛是嵌在山中,自然就是一幅立轴山水画!周边高崖巨壑,石壁嶙峋,山石成青黛色。

寺内仿唐的砖砌建筑,就依着山势,呈阶梯状,分三进狭长地布局。中间是大雄宝殿,两侧类似厢房数间,是僧人用来起居和接待用的。这山,这寺,这僧,依稀已是浑然一体。寺在山中,山就是寺,而僧就是一个符号,一个意象。也许当年玄素禅师在此结庐,就是要借此景象告诉世人禅的真谛。

跟山一样久远的,是泉。泉出山后石窦间,淳潆澄澈。寺中至今留有唐代石刻龙头,泉水就从龙口汩汩流出,下注寺前小潭,不疾不徐,似乎已得到了佛家真谛。

寺内庭院中有玄素禅师手植腊梅一株,这是南京最古老的“唐梅”,几经生死,今已有1000多岁。而寺中的断臂崖和观音洞,也好像是在诉说禅的故事。相传,南宋岳飞大战金兀朮于牛首山,其部将的胳膊被金兵砍断,便藏于寺内崖洞养伤,为纪念这位抗金英雄,后人便将这里称为断臂崖。只是不知道这断臂英雄在岳飞死后,他剩馀的人生是怎样度过的,是卸甲归田,还是行走江湖,亦或就在这所寺院内隐居,看阴晴雨雪,花开花落。到清宣统三年(1911),住持如海禅师截去断臂崖一角,凿成观音洞。此洞前宽后窄,上尖下敞,形似佛龛,洞内供奉石刻观音一尊。如海禅师在此凿观音洞,定是借断臂英雄的故事,向世人传递佛的信息,祈求人间的清晏、和平、真爱吧。

1937年,民国元老邹鲁在此做长时间的隐居,曾作五言律诗《龙泉杂诗五首》。“不闻车马声,但有鸟雀喧。”在寺中盘桓,起初会羡慕邹鲁隐居这里的清福,向往他当年的闲情逸致。但仔细想想,龙泉寺给人的又岂止是清幽和宁静呢?

老地名之七:龙泉寺_中国足彩网

中国足彩网

图片